Www.KL126.Com - 坤龙教育资源网

科技期刊领域的垦荒牛:记李明德老师

作者:小编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1-15 15:26:43 人气: 标签:科技经济市场期刊
导读:新世纪首年岁末,《中国电视》双喜临门:一是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授予西安交大李明德同志中国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银牛;二是确认《中国电视》首批进入《中国期刊方阵…

  新世纪首年岁末,《中国电视》双喜临门:一是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授予西安交大李明德同志中国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银牛;二是确认《中国电视》首批进入《中国期刊方阵》。

  银牛是项,旨在表彰为科技期刊作出突出贡献的编辑工作者。李明德作为《中国电视》的主编和创办人之一,短短几年,把一份内部期刊办成全国有影响的公开刊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获此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不同于他人的是,李明德是大家的地地道道的文人。文人办科技并办成全国一流水平,那可是有点不同寻常。抱着敬佩与猎奇的心理,笔者走进了李明德的编辑部。

  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个文友在一起闲聊,话题扯到了中国的电视事业。大家说,电视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尤其是电视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信息的速度,但国内尚缺少一本权威的电视读物,这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年轻人血气方刚,以天下为已任,办一份电视技术专业刊物,为广大电视工作者提供方便,是一件的好事。

  创业之初,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明德拿出1993年出的创刊号让笔者看,这是一本再普通不过的刊物,小16开本,48个页码,里面的净是些领导讲话和电视小常识,称其为已经高抬了它的身份。然而,就是这只丑小鸭,几年时间,展翅飞翔,飞到了令人吃惊的高度:1995年被批准公开发行并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小开本改为大开本,1996年刊名被注册为《中国年改月刊为半月刊。迄今为止,短短8年时间,它已创造了4个全国之最和3个唯一:

  回想起当初办刊时的经历,李明德感慨万端。1995年春节前夕,李明德他们抱着刚刚印出的,踏上了赴京之。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他们冒着严寒,挨门挨户地走进走出,推销,寻求支持。别人不理睬,笑脸相陪,别人了,也笑脸相陪。不管心里多酸楚,脸上的肌肉总要调整到最耐看的状态。

  一天,明德发高烧,实在走不动了,同行的同志劝他休息一天,他说主要是太饿了,吃饱了就有劲了。说完随便在边吃了点东西,又奔波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功夫不负有心人,利国电子公司终于答应考虑考虑,后来与李明德他们签订了一笔3万元的广告合同。

  这是李明德他们签订的第一笔合同。从此以后,一发不可,征订单和广告源源不断地进入了编辑部。办刊并不象一些人想象的那样简单,尤其是科技期刊,对于象李明德这样的人来说,困难就要大得多。怎么办?在经过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李明德确定了自己的办刊方向和行动措施,这就是:

  近几年,社的固定广告客户都在七八十家以上,稳居国内同类期刊中上水平,自1996年起,已累计向学校利润80万元,并解决了10多名青年的就业问题。最近,李明德他们还准备成立销售部,推广电视器材,以商弘文,以文促商,《中国电视》积极稳妥地持续发展。

  为了把《中国电视》办成国内一流水平,李明德刻苦学习科技知识,钻研编辑业务,努力使自己由外行变为内行。每次三校完成后,他都要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再通校一遍。读者来信说,《中国电视》在同类刊物中差错率是最少的。

  《中国电视》出名了,李明德成了小有名气的人物。但他不事张扬,校内知道他业绩的人并不多。校领导出差归来,说外边人都知道西安交大有个《中国电视》,他们问校领导,你们学校在电视研究领域有几个博士点?他们以为,西安交大能办成这份名刊,必有强大的学科支撑。当校领导据实说明情况后,他们大为惊叹,西安交大真是藏龙卧虎之地,了不得啊!

  李明德把办得这么好,缘于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和勤奋踏实的。当初在校刊和宣传部工作时,他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经常给大学生上课,他带的大学语文、现代汉语、唐宋诗词赏析等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他写的讲义,堆起来足有二尺高。他的对外宣传工作也很有成绩,每年在《》、《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中发表的文章,上稿都在200篇以上。这几年,他利用工余,还编写了《明德文集》、《撬动地球的新支点》、《创新--知识经济的灵魂》等三本书,均已正式出版。

  西安交大每年有众多毕业生进入电视领域,明德说他愿意把《中国电视》作为校友联系母校的桥梁,踏踏实实地为校友做些事情。打一个电话就成。我的电话是,李明德诚恳地说。

  推荐: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