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L126.Com - 坤龙教育资源网

常州市统计局2016年度部门决算

作者:小编 来源:未知 日期:2018-6-25 5:46:33 人气: 标签:国民经济五大部门
导读:(一)承担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全市统计工作的责任。拟订全市统计政策、规划和基本统计制度,检查监督全市统计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二)组织实施统计法律法规的…

  (一)承担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全市统计工作的责任。拟订全市统计政策、规划和基本统计制度,检查监督全市统计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二)组织实施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指导和规范全市统计行政执法工作,依法查处重大统计违法行为。依法审批或备案部门(或地区)统计调查项目,依法监督管理涉外调查活动。

  (三)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和市委、市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全市人口、经济、农业等重大市情市力普查,提供有关市情市力方面的统计数据。

  (四)组织实施全市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全市投入产出调查,核算全市及各辖市、区地区生产总值,整理提供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监督管理各地区国民经济核算工作。

  (五)组织实施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仓储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和及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社会福利业、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统计调查,收集、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调查的统计数据。

  (六)组织实施基本单位、能源、投资、消费、价格、收入、人口、劳动力、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等基本状况的统计调查和反映社情的统计调查,收集、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调查的统计数据。

  (七)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业务管理和工作指导,组织实施部门统计工作巡查,归口管理部门统计数据;建立健全部门服务业统计制度,组织协调重点部门开展全行业服务业统计调查;综合整理和提供财政税收、外经外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资源、社会保障、妇女儿童等全市性基本统计数据。

  (八)组织实施全面小康监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监测、五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民营经济、新兴产业统计方面的工作。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资源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收集提供省内及国内部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向市委、市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

  (九)现行统计方法制度,建立健全满足国家、服务地方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指导专业统计基础工作、统计基层业务基础建设,建立健全重要统计数据审核、和评估体系。

  (十)统一管理、公布全市性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发布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信息,检查、审定、管理各部门发布的、新闻媒介引用的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数据。

  (十一)负责全市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的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和管理。建立健全和管理全市统计信息化系统和统计数据库系统,组织制定各地区、各部门统计数据库和网络的基本标准及运行规则,指导全市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

  (十二)指导全市统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制定全市统计干部继续教育规划,组织指导全市统计干部教育和培训,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管理全市统计专业资格考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从业资格认定工作。

  综合协调局机关政务工作;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消防、安全、保密、纪检和工作;负责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组织实施局内部处室工作的督查和考核;负责政务信息公开相关工作;承担局内各项经费的预算、核算、结算工作;负责全市统计系统国家级、省级经费的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统筹局机关、局属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承担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和劳动工资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管理全市统计专业资格考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从业资格认定工作;负责全市统计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出国出境的管理;协助做好机关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纪检监察以及统计系统行风建设工作。

  组织实施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统计调查,收集、整理和提供相关调查的统计数据;搜集整理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经济等统计数据;开展相关统计数据质量的检查和评估;对全市重点商品市场、相关重点项目及指标等开展监测;组织指导相关专业统计基础工作;进行统计分析。

  承担科技、社会发展、园区软件业、文化产业、妇女儿童等国家和省统计制度在我市的组织实施工作,收集、整理和提供相关统计数据。综合整理和提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统计数据;对相关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组织指导相关专业统计基础工作;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相关统计信息服务。

  组织实施人口、劳动力、劳动工资等统计调查,收集、整理和提供相关调查统计数据;对人口、劳动力和劳动工资进行动态监测;对相关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组织指导相关专业统计基础工作;进行统计分析;协助组织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负责局机关行政行为性和规范性的督查和管理。起草地方统计规范性文件,拟订统计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指导和规范全市统计行政指导、统计执法和统计代理等工作;依法查处重大统计违法案件;协办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和涉外社会调查项目审批工作,监督管理涉外调查活动;办理统计行政复议、应诉和其他法律性事务。

  组织对全市经济、社会、科技运行状况开展统计分析和监测,撰写综合性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报告,提出决策管理咨询;承担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及重要统计信息发布任务;配合市及有关部门开展考核评定工作;管理全市宏观统计数据,整理、编辑、提供经济、社会、科技综合性统计资料;负责全局专业统计资料的归档。

  组织开展全市经济运行预警的研判和分析;负责全市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组织实施市委、市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统计监测与评价工作;组织开展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监测和八项工程、民生幸福监测。

  负责研究和制订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组织实施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程;负责全市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考核、基层统计人员和统计辅助人员的管理工作;协助做好基层统计人员培训工作。

  组织实施全市服务业重点企业统计调查;建立并组织实施重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市场以及专题性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协调和指导辖市区、重点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指导全市服务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收集、整理与提供全市服务业统计数据,开展服务业运行情况监测分析;负责全市及各地区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控制,对服务业企业、商品市场等统计数据质量进行监审检查。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大型国情国力的各项普查及有关重大专项统计调查工作;组织实施市级基本单位经常性统计调查。制定市情市力普查计划,综合协调解决普查的组织和专业技术等问题;检查评估数据质量;指导各项普查的统计基础工作;对普查调查资料进行开发应用与分析研究,为党政领导和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负责日常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动态管理等工作。

  负责统计信息工程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管理,承担全市大型普查和日常统计业务的数据处理工作;负责数据库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全市统计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实施办公自动化,组织实施系统内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培训工作;

  组织、管理全市统计宣传工作;负责统计网站的页面、组织工作动态的发布;策划、组织、协调全市重大统计新闻宣传活动;组织撰写重大统计新闻宣传材料;联系相关和记者,组织、应对采访和咨询;协调统计公共关系,应对统计舆情事件,开展统计危机管理;指导协调辖市区统计机构新闻宣传工作;负责市级统计报刊的编辑、发行工作。

  组织实施全市农村统计调查和辖市(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调查,收集、整理和提供相关统计数据;组织实施全市第一产业经济核算工作;组织农业现代化进程监测;开展有关专项调查,对全市农业、农村的重点工作进行监测;协调城乡居民收入、粮食产量等调查工作;组织指导相关专业统计基础工作;审核评估数据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归口管理农业、水利、农机等部门的统计。

  组织实施全市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收集、整理和提供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并开展分析研究,核算全市及各辖市、区地区生产总值,监督管理各地区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组织全市投入产出调查,以及资金流量、资产负债等相关调查工作;组织实施全市民营经济统计制度,开展民营经济核算工作,协助做好各辖市、区民营经济考核工作;组织各专业建立统计数据评估和质量保障体系,开展辖市、区统计数据质量综合评估;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动漫产业、物流业以及信息产业的数据收集、整理等相关工作。

  拟订统计制度规划和方案。组织拟订统计调查计划、统计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拟订地方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规范专业统计工作流程;依法审批或备案部门、辖市、区统计调查项目;完善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和交流,建立统计信息共享平台;指导协调基层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企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度和演练情况调查;组织开展外专调查。

  组织实施工业统计调查,收集、整理和提供相关调查的统计数据;综合整理和提供五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调查统计数据;建立重点企业网络交流平台,定期、分析和提供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监测分析全市工业经济各项重点项目;对相关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组织指导相关专业统计基础工作;进行统计分析。

  组织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房地产业的统计调查,收集、整理和提供相关调查的统计数据。综合整理和提供地质勘查、房屋、公用事业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等统计数据;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五大产业、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开展统计监测;对相关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组织指导相关专业统计基础工作;进行统计分析。

  组织实施全市能源统计调查,收集、整理和提供相关调查的统计数据;组织实施对全市及各地区主要用能行业节能和重点用能企业能源使用与节能统计监测;组织实施全市水资源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状况的统计监测;负责全社会能源消费统计制度设计、核算工作,编制全市能源平衡表;负责全市及各辖市区节能目标进度完成情况的监测统计,配合节能环保等主管部门实施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对相关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组织指导相关专业统计基础工作;进行统计分析。

  按照省统计局和市委市及有关部门的要求,组织开展社情调查工作,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对当前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的看法,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社会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严格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普查质量这一中心要求,提前谋划定位、及早贯彻落实、从严审核把关,有序推进各阶段工作任务。

  1.突出重点,科学制订方案制度。在认真分析常州“三农”发展实情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三农普”要求高、难度大、手段新的特点,根据各阶段不同重点,科学制定普查方案制度,先后出台了《常州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工作计划》、《常州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考核办法》、《常州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单位职责》、《常州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普查制度,有效强化、明确思措施,防止普查推进工作简单化、盲目化,确保了全市普查各个阶段工作的有序开展。

  2.狠抓支点,全面落实三大保障。严格标准,全力推进机构、经费、人员“三落实”。2015年12月市办发文组建了以张耀钢副市长为组长的常州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今年年初成立了市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于4月开始集中办公,辖市(区)、镇(街道)两级普查机构分别于5月、6月组建到位。全市共落实普查经费1278万元,其中,市级落实170万元,各辖市(区)落实1108万元,有力保障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认真做好“两员”选聘工作,截至目前,全市7000多个普查小区共选调普查和普查员8063人,两员工作补贴和人身保险全面保障到位。

  3.聚力节点,有效畅通关键环节。充分借鉴历次普查经验,在综合试点、遥感测量、“两员”培训等不同的时间节点,加强分类指导、督查考核,确保上下步调一致,协力同心共进。6月开始,在金坛区指前镇率先启动市级综合试点,组织各辖市(区)的农普业务进行现场入户登记观摩,市副市长、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张耀钢赴普查一线指导登记工作,在全面总结梳理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普查方案、验证核查软件、锻炼培训队伍。在省级培训方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市级培训课件,分层对各辖市(区)农普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全力打造一支能力强、业务精的普查员队伍。全面组织开展清查摸底工作,农普办分组及时跟进普查小区的督查指导,为入户登记夯实基础。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工作是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历时9个月完成一市三区80个样本村,400个样方的调查工作,并于7月下旬顺利通过省农普办的实地抽查。

  4.着眼焦点,多元营造宣传氛围。针对新时期常州农业普查的特点和普查对象的特性,多层次推进、全方位展开有声有色的农普宣传工作。精心拍摄农普宣传微电影《寻琴记》,精细制作普及“三农普”知识的动漫剧《稻花香处有人家》,通过多渠道的全面展播,集中反映基层农普人的风貌。精美制作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农普宣传品,通过在全市各公益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农普宣传和画面、在场合集中发放宣传小折页、在上门摸底时发放农普宣传年历画,高效提升了“三农普”的社会知晓度。借力微,在有专栏、电视有专题,传统力量充分利用的同时,将农普宣传与时俱进地扩展到网络端、移动版,开通“常州统计”微信、微博号,集中播放各类农普宣传精品并通过有问答、竞赛游戏等与社会有效互动,显著提高了普查对象的配合度。

  1.完善数据质量体系。根据统计要求和调查实际,组织各专业修订完善主要指标评估和认定办法,进一步明确指标评估的支撑点和数据审核的着力点,切实将数据质量管控融入统计全过程。强化统计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了《失信企业管理制度》、《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在局外网设立了《统计信用信息公示专栏》,撰写的《浅谈统计失信与行政处罚的关系》论文分别在《江苏统计》和《中国信息报》发表,有效加强统计信用体系建设,为夯实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了有力抓手。联合市农委、市共同举办“法律护农进万家——惠民 服务三农”宣传活动暨普法志愿者授旗仪式,积极营造“诚实光荣、失信造假”宣传氛围。

  2.统筹推进专业统计。积极P核算要求,认真解读国家季度核算的修订方案,及时应对并修订全市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案,积极发挥国民经济核算部门联席会议的作用,切实加强部门与地区间的沟通与协调,有效提高核算数据的匹配性和科学性;稳步推进投资统计,建立季度数据质量检查制度和重点项目统计制度,通过实地调研、平台开发、组织培训等系列组合措施,保障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联网直报100%率;扎实开展月度劳动力调查,全面采用PDA调查方式,按季度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及时掌握企业用工变动趋势;完善能源统计,围绕新要求,做好能源总量和增量测算分析;认真开展投入产出试点工作,组织相关专业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调研与座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消耗情况,全面梳理试点工作经验,为明年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建言献策。

  3.巩固深化大服务业统计体系建设。围绕贸易和服务业统计,深入优化大服务业统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大服务业统计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今年在巩固现有贸易和服务业统计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限额以下贸易和规模以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进一步优化服务业集聚区统计调查方案,进一步健全服务业十大产业统计监测体系,着力优化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适应决策管理、适应社会需求的大服务业统计体系。目前,全市已有751家限额以下贸易单位、1155 家规模以下服务业单位、63家服务业集聚区纳入常规统计范围,连续第二年发布《常州市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报告》,初步完成服务业十大产业统计监测报告,为各级领导了解大服务业发展现状提供了有效参考。

  4.探索构建新经济统计调查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局新经济统计调查部署要求,按照“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全面覆盖”的总体原则,结合常州实际,对接牵头部门,详细制定全市“三新”统计调查工作计划,集中召开全市“三新”统计工作会议进行全面培训和统一部署,社科、服务业等牵头专业对“四众”和新服务业专项统计调查任务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具体布置,认真对“三新”和“四众”企业进行全面摸排,深入开展新型企业经营情况调研,积极开展创意产业统计调查制度的探索和研究,在借鉴、杭州等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制订了《创意产业统计试点方案》,明确常州市创意产业行业分类标准,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初步汇总和测算,并及时总结经验完善调查制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商业综合体等新经济单位的统计调查名录库,为全面构建新经济统计调查体系、客观反映常州特色产业发展趋势奠定了基础。

  1.统筹兼顾强化监测预警。全面做好“八项工程”、基本现代化、民生幸福“六大体系”三大重点监测,准确把握统计范围、指标体系、监测方法的口径调整,主动对接部门监测工作进展,及时了解、掌握、反馈关键信息,跟进指导提升工作合力,不断提高各项监测数据的逻辑性、协调性和支撑性,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监测情况报告报送市领导和责任部门,为科学决策做好参考服务。继续实施企业运行监测,一季度修订企业运行监测方案,优化企业监测样本,由局24位统计挂钩,按月联系、按季走访各专业重点企业,及时掌握实体经济鲜活信息,全面客观了解重点企业实际需求,为助力市委市谋划发挥参谋作用。

  2.精准服务优化分析研究。围绕新常态下常州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充分发挥统计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进度分析、专题分析、课题研究和统计信息写作,全年完成统计分析信息150余篇,其中“一季度企业运行监测情况报告”等多篇内参得到市领导批示,全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资料汇编全面展示了常州市“十二五”以来的各项发展成就,为“十三五”开局谋好局、起好步提供了第一手。年初,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热点问题、统计与专业特色、部门职能与基础建设等方面,局各处室共完成2016年度统计课题22项,充分激发统计人员在新形势下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的热情和潜力。全面开展政校合作,在江苏理工学院建立常州市统计科研,有力推动调查研究工作的常态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3.务实创新拓展调查。充分依托社情调查与评价中心平台,紧紧围绕全市工作重点、社会关注焦点、百姓关心热点,主动对接相关职能部门,科用电话问卷、入户访问、座谈会等相融合的多元模式开展民生调查,先后组织完成了江苏省消费者信心调查、江苏省群众安全感调查、常州市体育产业专项调查、常州市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等一系列调查项目,其中在规上工业企业住房公积金建缴情况调查中创新采用了“面访调查+网上直报平台”的有效组合模式,不仅开拓了新的调查模式,也有效提高了调查的科学性。2016年社情调查与评价中心共完成各类调查项目19个,累计完成样本量3.3万个,为社会大众表达意愿、为决策倾听起到了双向交流、互动沟通的桥梁作用。

  突出需求导向,围绕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三年行动纲要”,夯实巩固“五位一体”基层统计网络,探索延伸基层统计服务新通道,全面推动“双基”建设向长效化迈进。

  1. 打造纵向一体新干线。立足顶层设计,运用大数据思维,全面梳理元数据库、原始资料库、综合数据库,按照“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共建共享、随需应用”的要求,深入推进集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存储管理和信息查询等多功能一体的“统计新干线”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市局通过印发操作手册、多层次技术培训、示范点建设现场会等各种措施全力推进辖市(区)、镇(街道)综合平台应用步伐,全面实现市、区、镇纵向资源一体化,有效减轻基层负担,提升统计服务效能。截至目前,“统计新干线”平台已有各类数据加载和查询模板934个,数据加载量超过145万,全市60个镇街道中90%已经自己成功地加载了数据。

  2.强化社会力量植入。突出基层实际矛盾和需求,着力统计协理员效能提升,巩固“五位一体”基层统计网络。在加强基层调研与督查的基础上,印发了《常州市统计协理员管理暂行办法》,对协统员的概念、职责和配备标准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对各辖市区、镇(街道)规范协统员的任用、管理和考核提出了具体要求,促进各基层单位对协统员的录用更加规范,使用更加顺畅,管理更加严格。各地区实施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强化统计协理员业务技能,积极落实各项工作补助,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针对性的在不同层面培育建立统计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在统计基础薄弱的集聚区和调查单位有效运用统计代理模式,对需求的各类调查项目积极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有力发挥社会统计力量的补充作用。

  3.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根据“三年行动纲要”建设要求,以统计监审和督查为契机,以规范化建设“回头看”为抓手,以退标摘牌机制为手段,详计划、早部署、细考评,有力保障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健康稳步推进。今年5月,制订印发了《关于开展2016年镇(街道)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回头看”的通知》,积极推进各辖市(区)全面开展检查,并集中两个月度,分别对12个镇(街道、开发区)进行重点督查,抽查企业和服务业集聚区143家,以机构人员配备、基层网络运行、综合平台应用、方法制度执行、档案资料管理和企业统计基础等六个方面为重点检查内容,综合评价镇(街道)业务开展是否顺畅,统计管理是否长效。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把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增强统计队伍素质、提升统计工作效能的有效手段。

  1.“两学一做”丰富多彩。按照市委统一部署,结合统计部门实际,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制订印发《常州市统计局党组关于开展“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内容措施和时间安排;局党组、局长带头给全局干部讲专题党课,给全体阐明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各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详细制定学习教育计划,撰写“我为党旗添光彩”纪念文章,集中学习系列文件和重要讲话,开展“四个意识”“四讲四有”等各项专题讨论,组织开展“两学一做”走进讲堂专场,集中观看《永远在上》专题教育片,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和鼓励每位以昂扬的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来更好的履职尽责,有效将学习教育活动为推动统计创新的强大动力。

  2.教育培训精益求精。按照省局部署制订了《常州市统计干部教育培训“十三五”规划》,明确我市统计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培训内容及保障措施。编制2016年全市统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案,分层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今年4月、5月先后在西安、长沙组织了两期统计培训班,进一步拓宽统计视野,更新业务知识。联合江苏理工学院组织举办全市统计系统新进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并组织我局结对共建单位青海省海南自治州贵德县乡镇基层统计人员来常参加培训,不断提升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规范化意识。继续开设数字音符讲堂,新增“统计业务大家讲”活动,每月组织一次专业统计知识,有效搭建起一个横向互联、纵向互利、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的学习发展平台,先后举办了核算、能源、服务业统计等9场专题,在提升各个专业自身业务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进各专业间横向交流与学习。在全市统计系统举办了工业统计业务技能和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巩固统计业务,活跃统计文化。

  3.统计生态和谐友爱。首次在全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结束时,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统计分管领导培训班,详细统计法律法规、统计调查制度和方向,客观分析当前统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通过与各级、各部门分管统计领导的交流和集中沟通,在全市范围内积极营造领导干部了解统计、理解统计和支持统计的良好氛围。继续贯彻局领导联系基层工作制度,局领导班子深入各联系点了解基层需求、听取基层意见,切实解决问题。加强内部目标管理考核,修订完善《请休假制度》和《处室目标管理及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继续实施电子工作日志,规范工作流程,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统计效能。深入落实基层人文关怀制度,按组织符合条件的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在镇(街道)统计人员生日当天及时送上生日祝福,按季编印《龙城数据驿站》,畅通基层感情联络通道,温暖基层统计,充分激发基层统计人员的认同感与荣誉感,提升统计凝聚力。

  常州市统计局2016年度收入总计2231.45万元、支出总计2231.45万元,与上年相比收入总计增加345.29万元,增长18.31%。支出总计增加345.29万元,增长18.31%。主要原因是增人增资和追加项目经费。其中:

  1.财政拨款收入2229.45万元,为当年从市级财政取得的一般公共预算拨款,与上年相比增加343.29万元,增长18.2%。主要原因是增人增资和追加项目经费。

  6.其他收入2万元,为单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主要为收到的省局课题经费。与上年相比增加2万元,增长100%。主要原因是省局课题经费。

  1.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1499.79万元,主要用于本部门在职人员劳动报酬和维持单位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开展各项统计业务调查工作的支出。与上年相比增加96.59万元,增长6.88%。主要原因是增人增资。

  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07.32万元,主要用于本部门退休人员退休费、生活补助等支出,比上年增加19.29万元,同比增长10.26%,主要原因是退休人员增资。

  3.住房保障支出133.85万元,主要用于缴纳在职人员按照国家政策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与上年相比增加31.52万元,增长30.8%,主要原因是住房公积金基数和缴费比例调整。

  4.节能环保支出29.74万元,主要用于统计体系建设,比上年增加17.61万元,同比增长145.18%,主要原因是节能循环项目支出增加。

  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2.34万元,主要用于市局及所属事业单位职工的医疗支出,与上年相比增加7.36万元,增长21.04%。主要原因是缴费基数、比例调整。

  6.商业服务业等支出200万元,主要用于服务业统计体系建设等,与上年相比增加54.51万元,增长37.47%,主要原因是全面推进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

  7.农林水支出118.4万元,主要用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等,与上年相比增加118.4万元,增长100%,主要原因是2016年新增项目支出。

  常州市统计局本年收入合计2231.45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2229.45万元,占99.91%;其他收入2万元,占0.09%。

  常州市统计局本年支出合计2231.45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183.95万元,占53.06%;项目支出1047.50万元,占46.94%。

  常州市统计局2016年度财政拨款收入总决算2229.45万元,支出总决算2229.45万元。与上年相比,财政拨款收入总计增加343.29万元,增长18.2%,支出总计各增加343.29 万元,增长18.2%。主要原因是增人增资和追加项目经费。

  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反映的是一般公共预算和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总体情况,既包括使用本年从本级财政取得的拨款发生的支出,也包括使用上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常州市统计局2016年财政拨款支出2229.45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99.91%。与上年相比,财政拨款支出增加343.29万元,增长18.2%。主要原因是增人增资和追加项目经费。

  常州市统计局2016年度财政拨款支出年初预算为1401.31万元,支出决算为2229.4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59.09%。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是跨年度项目经费、项目经费追加以及人员增人增资。其中:

  1.统计信息事务(款)行政运行(项)。年初预算为580.68万元,支出决算为800.4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7.84%。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人员增人增资。

  2.统计信息事务(款)一般行政管理事务(项)。年初预算为159.19万元,支出决算为212.1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3.29%。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人员增人增资。

  3. 统计信息事务(款)专项统计业务(项)。年初预算为336.50万元,支出决算为431.6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8.26%。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项目支出增加。

  4.港澳台侨事务(款)一般行政管理事务(项)。年初预算为0万,支出决算为53.56万元。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是跨年度项目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归口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项)。年初预算为184.72万元,支出决算为207.3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2.23%,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是退休人员增资。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行政单位医疗(项)。年初预算为34.92万元,支出决算为42.3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1.25%,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是保险基数、比例调整。

  1. 节能环保支出(类)能源节约利用(项)。年初预算为0万,支出决算为9.81万元,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是跨年度项目支出。

  2. 节能环保支出(类)循环经济(项)。年初预算为0万,支出决算为19.94万元,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是跨年度项目支出。

  农林水支出(类)统计监测与信息服务(项)。年初预算为0万,支出决算为118.41万元,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是追加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经费。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类)其他商业服务等支出(项)。年初预算为0万,支出决算为200万元,决算数大于年初的主要原因是追加服务业统计经费。

  1.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公积金(项)。年初预算为57.9万元,支出决算为65.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4%,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是住房公积金基数和比例调整。

  2. 住房保障支出(类)提租补贴(项)。年初预算为29.01万元,支出决算为47.2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63%,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是提租补贴基数和比例调整。

  3. 住房保障支出(类)购房补贴(项)。年初预算为18.39万元,支出决算为20.8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3.10%,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是购房补贴基数和比例调整。

  (一)人员经费1058.65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金、社会保障缴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退休费、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二)公用经费125.30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维修(护)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费、其他交通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反映的是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总体情况,既包括使用本年从本级财政取得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发生的支出,也包括使用上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常州市统计局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2229.45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343.29万元,增长18.2%。主要原因是增人增资和追加项目经费。

  常州市统计局2016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年初预算为1401.31万元,支出决算为2229.4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59.09%。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是跨年度项目经费、项目经费追加以及人员增人增资。

  (一)人员经费1058.65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金、社会保障缴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退休费、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二)公用经费125.30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维修(护)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费、其他交通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常州市统计局2016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决算支出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4.80万元,占“三公”经费的31.66%;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22万元,占“三公”经费的8.05%;公务接待费支出9.14万元,占“三公”经费的60.29%。具体情况如下:

  1.因公出国(境)费决算支出4.80万元,完成预算的137.14%,比上年决算减少1.64万元,主要原因为出国人数减少;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出国费用标准提高。全年使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团组1个,累计1人次。开支内容主要为: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

  (2)公务用车运行费决算支出1.22万元,完成预算的12.2%,比上年决算减少8.86万元,主要原因为公车;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公车。公务用车运行费主要用于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励费用等支出。2016年使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开支运行费的公务用车保有量1辆。

  (2)国内公务接待支出9.14万元,完成预算的64.68%,比上年决算减少0.69万元,主要原因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厉行节约;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厉行节约。国内公务接待主要为统计工作研讨和交流调研等,2016年使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开支的国内公务接待34批次,663人次。主要为接待部、省及市县统计部门统计工作研讨和交流调研等。

  常州市统计局2016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安排的会议费决算支出47.27万元,完成预算的176.25%,比上年决算减少0.06万元,基本持平;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增加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经费支出。2016年度全年召开会议46 个,参加会议2597人次。主要为召开统计业务会议等。

  常州市统计局2016 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安排的培训费决算支出82.12万元,完成预算的99.51%,比上年决算增加54.83万元,主要原因为增加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经费支出;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厉行节约,控制培训次数和人数。2016 年度全年组织培训26个,组织培训2892人次。主要为业务能力提升等培训。

  2016年本部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125.3万元,比2015年增加60.52万元,增长93%。主要原因是:差旅费、其他交通费用等提高。

  2016年度采购支出总额239.24万元,其中:采购货物支出74.22万元、采购工程支出0万元、采购服务支出165.02万元。无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无授予小微企业合同。

  三、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实际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在此反映。

  六、其他收入:指单位取得的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各项收入。

  九、一般公共服务(类)事务(款)行政运行(项):指常委会办公厅用于保障机构正常运行、开展日常工作的基本支出。

  十、结余分配:指事业单位按对非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事业基金和缴纳的所得税,以及减少单位按应缴回的基本建设竣工项目结余资金。

  十一、年末结转和结余资金:指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安排、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无法按原计划实施,需要延迟到以后年度按有关继续使用的资金。

  十七、“三公”经费:指市级部门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十八、机关运行经费:指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差旅费、会议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办公用房水电费、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费等。在财政部有明确前,“机关运行经费”暂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

  本文由325棋牌 (www.325games.com)整理发布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