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L126.Com - 坤龙教育资源网

张维迎: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

作者:小编 来源:未知 日期:2017-6-19 16:37:35 人气: 标签: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导读:企业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现在讲的所谓“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企业家没有创造出消费者喜欢的新产品,没有把增加的财富变成新的…

  企业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现在讲的所谓“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企业家没有创造出消费者喜欢的新产品,没有把增加的财富变成新的市场,也没有创新。

  我这里提出两个命题。第一个命题是:市场经济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唯一制度。在其他制度下,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也可能出现增长,甚至比较高的增长,但不可能维持持续的增长。如果人类历史按250万年算的话,真正的经济增长只发生在过去250年,也就是说在万分之一的时间内,在19世纪之前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按人均收入算,全世界的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一代又一代,人类的生活水平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为什么这250年与之前不同?因为人类开始市场经济。

  第二个命题是:企业家是市场有效、有序运行的核心驱动力。没有企业家,也就没有市场经济;任何阻碍企业家发挥的制度和政策,都是对市场经济的。

  上述两个命题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企业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一部经济增长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企业家创业创新的故事,全世界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去描述企业家的创新和创业,就不可能描述出经济增长的线年出版了一本书,《经济增长的国王:论企业家》,讲的就是这一点。

  理解经济增长的关键是理解企业家,但非常遗憾,经济学的课堂、教科书里并不这么讲。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里,我们看不见企业家的踪迹。这是因为,新古典经济学假定偏好、资源和技术都是给定的,每个人一样聪明且无所不知,在这样的假设下,企业家毫无用武之地。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但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的,与企业家的行为无关;它只关注资本量的多少,不关注谁在投资,似乎企业家投资和投资没有什么区别。在现在流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里,成了经济增长的主角,中央银行行长比企业家更重要。这些经济理论对增长的解释,远不如亚当·斯密和熊彼特给我们提供的理论有力。

  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国民财富的增长主要来自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就是每个人能生产越来越多的东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依赖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而分工的范围、深度依赖于市场和市场规模。这样,市场越发达、市场规模越大,分工就越细,专业化程度就越高;更细的分工和更高程度的专业化带来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导致财富的增加;财富增加带来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分工进一步深化,技术进一步改进,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是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

  但这个良性循环能够转动起来,最核心的驱动力是什么呢?是企业家!这是熊彼特100多年前告诉我们的。该书德文版于1911年出版,英文版1934年出版。也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二篇,商务印书馆,2009年。

  根据熊彼特的增长理论,如果没有企业家,经济生活不过是一个静态的循环流转;正是企业家打破了这个循环流转,使得经济增长成为可能。不是客观上事先已经有了市场需求,企业家只是被动地满足它;相反,市场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分工是谁创造的?也是企业家。如果没有企业家,人类只能过自给自足的生活。比尔·盖茨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是创造了一个软件产业。技术进步更是企业家创新的结果。这样说并不是否认技术人员的重要性,但创新和发明不一样,创新可能需要发明,但发明不等于创新,创新的核心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商业化。

  技术进步了,人们的收入就提高了,但增加的收入如何变成新的市场呢?还是靠企业家!现在讲的所谓“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企业家没有创造出消费者喜欢的新产品,没有把增加的财富变成新的市场。中国的企业家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经济发展到现在水平的情况下,将人们不断增加的收入变成真正的市场。这靠传统的产业、传统的产品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能靠创新。

  把亚当·斯密的增长理论和熊彼特的增长理论结合起来,我们就得到一个 “斯密—熊彼特增长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斯密—熊彼特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最主要的表现,不是我们通常讲的人均P的增长,更不是原来存在的产品的消费量的增加,而是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市场的不断出现,分工链条的不断拉长和专业化的加深,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按照超市零售存货单位(SKUs)衡量,200年前人类使用的所有产品加起来不过10的2—3次方,今天是10的8—10次方,我们没法想象它有多大,这些不断涌现的新产品都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我们现在用的每件工业产品都可以追溯到它的起源,都是企业家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不仅是每个产品,而且每个产业的出现也是如此。传统的社会只有农业、手工业等几个行业,产品很简单,现在我们有多少个行业?按照美国的多层分类标准,仅出口产品,两位数编码的行业有97个,4位数编码的行业有1222个,6位数编码的行业有5053个,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这都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如果读者对一个行业有多大没有概念,那就记住:“主要用于载人的汽车及其他机动车辆”属于4位数类别的第8703类,“带点燃往复式活塞内燃发动机,排气量大于1500毫升、小于3000毫升”的客用车属于6位数类别的第870223类。

  中国过去30多年消费结构的变化很说明问题。如果只看人均粮食消费的话,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增长,而且倒退了:1981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消费粮食是145公斤,2012年是79公斤。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新的消费产品不断出现,原来没有的产品现在有了。20世纪90年代之前,手机没有,汽车没有,计算机没有,网络更没有,现在都有了。

  而且有些东西看起来是新的,出现以后很快就消失,像固定电线年代中期进入家庭消费,但过去10年每百户的固线年代最重要的一些耐用消费品现在已经不值得统计了,如每百户拥有多少辆自行车现在不再统计,因为没有多大意义。所以说,经济的增长就是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而不只是P的增长。图2描述了一些重要消费品的变化。

  推荐: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