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L126.Com - 坤龙教育资源网

生态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在沪发布

作者:小编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2-4 13:31:17 人气: 标签:《生态经济学》
导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宣传部部长汤蕴懿主持新书发布会,该书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周冯琦就“生态经济学发展趋势以及理论前沿热点问题…

  上海社会科学院宣传部部长汤蕴懿主持新书发布会,该书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周冯琦就“生态经济学发展趋势以及理论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发布。生态经济学围绕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生态经济结构、功能、规律、平衡、生产力及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数学模型等内容,旨在促进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3.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周冯琦发布新书(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供图).7 .《生态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供图).

  关键词: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科学院;经济增长;经济核算;上海;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图;发布会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查建国 李玉)日前,《生态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举行,该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国际理论前沿丛书》之一。上海社会科学院宣传部部长汤蕴懿主持新书发布会,该书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周冯琦就“生态经济学发展趋势以及理论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发布。嘉宾研讨阶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若梅主持,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科学学院教授谷人旭、解放日报思想周刊/上海观察主编王多等分别对新书进行评议发言。

  周冯琦表示,生态经济学是一个新兴交叉学科的学术研究领域,旨在解决人类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依存和共同演化。生态经济学是一门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学科,不是经济学或生态学的子学科,甚至不仅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桥梁,而且包含了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相互结合。生态经济学围绕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生态经济结构、功能、规律、平衡、生产力及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数学模型等内容,旨在促进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力图反映生态经济学学科最新国际研究和理论探索前沿,以“授之以渔”的逻辑呈现给读者探索生态经济国际领域问题的重要观点和。

  《生态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通过梳理研究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和演进认为,其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生态经济学承认地球物理极限,经济只有在地球的极限内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这种对地球物理的认可支持了生态经济学早期的学术研究思想。这一学术根源将生态经济学与经济学区分开来,前者试图重塑市场本身,而后者希望在市场中实现更高的效率。二是,生态经济学挑战了对自然资源的传统认识,认为将自然资本与人为资本即劳动和技术相互替代,实质上低估了自然资本。三是,生态经济学中的“福祉”概念也不同于主流经济学中的福利和 20 世纪30 年代提出的“新福利经济学”。这意味着有限的偏好功利主义价值观,即自然对我们的经济是有价值的,人们将为生态系统的服务付费,如清洁空气,清洁的水等。

  四是,近年来,生态经济学的研究逐渐呈现出广泛的“方法多元化”特征,第一,生态经济学汇聚了众多自然科学家,通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主要是经济学的相互作用实现政策目的。同时,社会科学家也可以通过主动与自然科系实现同样的目标。这部分研究以政策目标为导向,主要关注政策结果是否成功。第二,部分生态经济学者关注解释的严格性,而不仅仅是实现政策导向目标。这类研究以生态经济学与社会学相结合,旨在革新经济学,以便纠正的治理方式,并同时解决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这样经济体系被注入了关系,并嵌入了社会结构,社会与问题变得不可分割。

  五是,尽管生态经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研究思想不断深入,但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仍有待完善,首先需建立一致的生态经济学宏观经济分析框架,模拟和不断改善生态经济学家为整个经济提出政策的影响;其次,注重建立自然与人类世界之间更有意义的关系,而不是仅仅利用浅层生态经济学的工具和经济学家对市场体系外部性的一切商品化;第三,宏观生态经济学研究需要与更广泛的社会转型问题研究相结合,因为这既是生态经济学的一个前沿命题,也是生态经济学面临的长期挑战。

  除了梳理国际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发展演进的趋势之外,《生态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专题研究了近五年国外学者集中关注的前沿热点问题。

  一是,超越不经济增长。以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超越不经济增长”的重要观点。他们强调,在享受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时不能忽视其代价(如污染、资源耗竭),当经济增长的代价超过其正面效应时,增长就变得“不经济”,这时就应该停止追求经济增长,而是借助增长以外的途径促进发展或增进人民福祉。如何判断增长是否从“经济”变得“不经济”,采取正确方法衡量增长是关键问题之一。

  二是,以新经济业态超越不经济增长。由于全球资源的有限性,全球资源将难以维持现有的消费模式,而全球资源闲置与浪费现象却普遍存在。互联网尤其是智能终端的普及,将海量、分散的各类资源整合起来,通过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与高效配置,促成了分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可以减少生态足迹。分享经济的可持续积极作用似乎确凿并广受好评,分享经济看似是可持续的经济模式,但其负面作用常常被忽视,分享经济由于供给增加进而创造了需求,使得消费得到和扩张,人们经常会刺激自己过度购买商品或服务。这也被布朗(Brown,2014)等学者称之为“可持续性悖论”。

  三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祉。生态经济学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起步较早,当时的研究着眼于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理论框架及评估方法。生态经济学前沿的理论研究更着眼于从的视角剖析生态系统服务影响人类福祉的径和作用机制。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能显著提升人类福祉,充足的生态系统服务流动性会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还会对决定人类福祉以及决定健康与福祉之间双向关系的社会产生影响,而这也是决定人类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能会影响与自然的接触程度,使生态系统服务通过经济活动促进人类健康。

  四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自然资本核算。如何将资源因素纳入经济核算体系中,通过实施经济综合核算,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信息依据已经成为生态经济学理论创新方向之一。国际生态经济学已经形成以综合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为代表的经济核算体系和以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经济学(TEEB)为代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SEEA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经济核算体系理论,设计了一系列资源账户,为国际经济核算提供了通行的准则,成为各个国家开展经济核算的理论依据。TEEB 目标是评估自然资本,其社会和经济价值,让全社会充分认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将生态系统的价值纳入区域发展决策之中。

  五是,地球治理新契约。过度增长(不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式是地球生态系统不可持续发展的根源,在地球生态系统的界限内需要有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如分享经济、可持续贸易等新经济业态来超越不经济增长。生态系统功能对人类健康及其福祉具有正向影响,因此要以地球生态治理新契约替代以往过度消费自然资源和生态的社会契约,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系统功能。这一生态治理新契约将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基于人类发展责任,重构生态系统中人类生产、生活的秩序和准则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制度。

  推荐:

  

下一篇:没有资料